比亞迪新基地智能工廠項目開工
4月3日,長沙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改(擴)建項目簽約暨開工動員在長沙比亞迪公司轎車生產基地舉行,新基地投資30億元、采用大批量智能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生產。改擴建后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預計2019年試生產,2020年全面投產。主要生產三款車型——比亞迪新款元、元EV、宋MAX混動版。
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改(擴)建項目將主要對原有沖壓、焊接、涂裝等廠房內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大批量采用智能機器人。同時,增建沖壓、焊接、涂裝二期生產廠房,利用原有總裝生產廠房建設總裝2號生產線,改建檢測線、物流中心、發車廠房等生產配套項目,改建發動機、塑料件、油箱及驅動電機控制器、電源、充電盒、充配電總成、水泵等電動汽車零部件配套項目。
作為國內最早投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車企之一,比亞迪已連續三年獲得全球新能源市場銷量冠軍,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銷量超過11萬輛。其中,比亞迪宋和秦以30912輛和20729輛位列插電式乘用車單一產品累計銷量冠亞軍。2018年,比亞迪將目標定在20萬輛,并提出重點發力10萬元以內新能源市場,推出多款新能源微型車以及小型車,其中A0級別(小型車)純電動車將實現補貼后價格與傳統燃油車接近。
《航空航天用鎂合金鍛件國家標準》順利通過預審
近日,在昆明國家標準會上,銀光集團與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聯合起草的《航空航天用鎂合金鍛件國家標準》順利通過預審。至此,由銀光集團主持、參與起草和修訂的國家標準已達17項,擁有銀光自己的企業標準6項。
銀光集團作為中國金屬鎂行業的龍頭企業,系全國鎂行業標準起草委員會成員,在整個鎂行業具有自己的話語權。公司充分利用銀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銀光國家地方鎂合金工程研究中心、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三個技術平臺,自2006年起參與鎂行業標準起草和修訂,先后主持、參與起草和修訂標準15項,均已頒布實施。
所訂15項標準是:《原生鎂錠》、《鎂冶煉行業清潔生產水平評價技術要求》、《鎂冶煉企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鎂及鎂合金冶煉安全生產規范》、《鎂及鎂合金鑄軋板材》、《3C產品用鎂合金薄板》、《鎂合金壓鑄安全生產規范》、《鎂合金熱擠壓無縫管材》、《鎂合金熱擠壓棒材》、《鎂合金熱擠壓型材》、《鎂合金焊絲》、《變形鎂及鎂合金扁錠》、《變形鎂及鎂合金圓鑄錠》、《鎂合金犧牲陽極》、《鎂合金加工產品包裝、標志、運輸、貯存》。
隨著形勢的發展及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不斷開發,目前銀光集團的《軌道列車車輛結構用鎂合金擠壓型材》、《紡織機械用鎂合金型材》兩項標準已向標委會提交項目建議書,待國家標委會研討通過后即可進入制定階段。
中機鍛壓中標全球最大程控鍛錘
2018年4月8日傳來喜訊,中機鍛壓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憑借獨有的的缸閥一體程控全液壓模鍛錘技術、液壓傳動高度集成技術、液壓油安全防漏技術、打擊能量的數字化控制技術,中標“中國重汽濟南鑄鍛中心兩臺16T模鍛電液錘改造”。
本次改造將中國重汽濟南鑄鍛中心兩臺16T電液錘改造升級為現代化的CT88K-450KJ程控全液壓模鍛錘,主要包括液壓驅動頭、液壓泵站、錘頭及X導軌系統。
此次改造所采用中機鍛壓獨有缸閥一體化技術,將克服現有程控鍛錘技術的缺點,有效地提高鍛錘打擊能量控制精度、鍛錘可靠性及能源利用率,其技術性能指標將超越現有程控鍛錘,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缸閥一體程控全液壓模鍛錘技術是將獨特的筒式結構錐閥(打擊閥)同軸安裝于工作缸頂部,實現缸閥一體化,其優勢主要體現在:
1.打擊能量控制精度得到提高
2.缸閥一體真正實現了無管化連接
3.垂直設置的錐閥將徹底避免單面磨損
4.筒式結構錐閥密封更為可靠
5.獨特設計的筒式結構錐閥,可實現回程動能的吸收
中機鍛壓江蘇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央科技型企業-——北京機電研究所的控股子公司。此次中標是中機鍛壓技術、經濟綜合實力的體現。
世界最大石化技術裝備——鎮海沸騰床渣油鍛焊加氫反應器完工發運
2018年4月11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世界最大石化技術裝備——鎮海沸騰床渣油鍛焊加氫反應器在大連核電石化公司完工發運。該裝備的成功制造標志著我國超大噸位石化裝備制造技術再次領跑國際,彰顯了“大國重器”的實力。同時,為中國石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
鎮海沸騰床渣油鍛焊加氫反應器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260萬噸/年提質升級項目中的最核心設備,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最大程度提高渣油轉化率,降低延遲焦化負荷,將為鎮海煉化分公司帶來新的效益增長點。該反應器殼體重量達2400噸、直徑近5米,壁厚超300毫米,長度約70米。
它的制造成功,不僅增強了中國一重的專業化能力、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而且再次刷新了我國超大噸位鍛焊加氫反應器的研制業績,為一重實現重大石化技術裝備國產化譜寫了新的篇章。
國內又一領先的等溫鍛壓機啟動生產
近日,“等溫鍛壓機”在航空工業安大正式啟動生產,標志著貴州等溫鍛能力實現重大提升,正向鍛件“優質、精密、高效、環保”方向發展,形成產品核心競爭力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據了解,“等溫鍛壓機”的建成投產是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該設備主體機構、液壓系統、電器系統以及雙工作臺設計在現有等溫鍛設備基礎上均有大幅提升,可實現大型鍛件復雜結構件及盤件精密成形,設備之間高效兼容,結合機器人精準控制,產品生產效率較傳統設備提升兩倍,產品質量穩定性和材料利用率也將實現大幅提升。
設備投產后將極大地滿足我國大型鈦合金、高溫合金等難變形材料復雜鍛件的成形需要,有力促進航空、航天、船舶、風電等領域對大型等溫鍛造技術的研發應用,能有效解決國內部分裝備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對實現大型等溫鍛盤軸件的國內自主研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啟動儀式上,空海軍軍事代表,安順市委市政府,中航重機及航空、航天、航發及科研院所近百余名嘉賓等應邀出席。當天還展播了“等溫鍛壓機”重點設備,從建成投產、等溫鍛技術發展歷程、技術優勢、未來發展等。
中環海陸鍛出10米級鋁合金大鍛環
近日,一個直徑10米級的鋁合金大鍛環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成功“著陸”西南鋁鍛造廠。這個“世界第一環”正是張家港中環海陸特鍛股份有限公司的“作品”。
直徑近10米的鋁合金大鍛環是目前世界上直徑最大的鍛環。自2015年以來,中環海陸就多次和西南鋁集團、中南大學、211廠等單位合作,成功研發了特種材料、特殊工藝、特大型鋁合金環。近一年來,在合作方的技術支持下,公司經過多次實踐,先后成功軋制出多件直徑10米級的鋁合金大鍛環。
10米級大鍛環的成功軋制,不僅刷新了中環海陸的歷史紀錄,也一舉拿下了“世界第一環”的美譽。
金雷風電投建風電主軸鑄鍛件項目
金雷風電近日發布公告,為進一步推進落實公司縱向一體化發展戰略,有效利用自有資源,進一步開拓優質市場,提高公司經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在萊蕪市鋼城區投資建設年產8000支MW級風電主軸鑄鍛件項目。公司于 2018年4月16日召開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投建年產8000支MW級風電主軸鑄鍛件項目的議案》。
項目建設內容是項目新建廠房面積四萬平方米,需征土地180余畝,新上各類設備40余臺套,及配套的公輔設施。經初步計算,該項目總投資不超過5.9億元。
金雷風電表示,本項目達產后,將實現年產8000支MW級風電主軸鑄鍛件的產能,形成產品配套優勢,有助于公司深化精益運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檔次,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公司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落戶
4月17日,從山東西王集團獲悉,經全國鋼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在西王集團揭牌成立,標志著西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西王特鋼通過工作站承擔起了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和制修訂工作的重任。
揭牌儀式上,西王特鋼與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的建設為核心,助力特殊鋼新品研發和標準制定,將工作站打造成山東省標準化創新示范平臺,并全面推進標準國際化進程,為高端裝備材料國產化和落實國家《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作出貢獻。
工作站將與國際標準化組織鋼技術委員會“鋼軌、車輪及配件”等分委員會秘書處密切合作,開展鐵路鋼軌及配件等高端制造用鋼新材料國際標準研發和主持制修訂工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鋼技術委員會“鋼軌、車輪及配件”分委員會秘書處在山東設立工作平臺創造條件。
在此基礎上,工作站將全面推進國際標準化進程,將更多的特殊鋼新產品和先進技術指標形成國際標準。
首條自動化生產線試運行
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消息,4月19日,我國首條船舶工業智能無人生產線在武船集團開始試運行。這條生產線可年產3萬根被稱為“船舶血管”的特種管件,未來還將逐步升級到造船領域的更多環節和領域。
除了智能高效,我國首條船舶工業智能無人生產線的制造精度也十分驚人,依托管加智能生產線集控中心和視覺測量技術等先進智能制造技術,焊接機器人在短時間內將分處不同位置的半成品管子和法蘭零件精確地組合在了一起,并實施了高效自動組對焊接,管子和法蘭組合精度達到亞毫米級,焊接質量全面達到優良標準。
據悉,此次智能管加車間項目試運營后,武船加工制造將更加精密、快速、高效,制造系統將更加柔性、敏捷、智能,現有產線產能將提高15%,新建產線將實現無人全自動化直管柔性制造。
中國一重承制的首臺(套)核電蒸汽發生器完勝收官
2018年4月23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紅沿河5號機組首臺(套)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在核電石化公司完勝收官并發運。首臺(套)核電蒸汽發生器的完勝收官,不僅開創了中國一重自主研制核電蒸汽發生器的先河,而且進一步拓展了中國一重承制核島主設備等領域,對于中國一重實現核電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增強市場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壓水堆核電站中,蒸汽發生器是核島一回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設備,被形象稱為“核電之肺”,其結構、設計、制造極其復雜,在制造方面代表著當今熱交換器技術的最高水平。
首臺(套)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的成功制造,不僅標志著中國一重在掌握壓力容器、穩壓器、泵殼等核島主設備制造的基礎上,全面掌握了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全流程制造工藝,而且為中國一重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核島主設備制造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球首套大型高爐控制中心在寶鋼建成啟用
3月28日,由寶鋼股份自主集成建設的全球首套大型高爐控制中心建成啟用,成功實現了對寶山基地4座高爐的集中化操作控制和生產管理,并可對其他基地高爐進行遠程技術支撐。這是寶鋼股份在大力推進智慧制造、建設數字化高爐,積極探索多基地融合高效的生產管理模式領域取得的突破。
寶鋼股份高爐控制中心包含集中控制、智慧維檢、遠程診斷支持及多基地協同中心,不僅實現了4座高爐控制室物理意義上的合一,而且注重有機融合,通過一體化的操作平臺統一規范和標準,可強化交流、協作和互補,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操作水平。此外,高爐控制中心還以大數據平臺為依托,發揮專家系統優勢,整合信息流和決策流,逐步實現一體化協同管控,提升高爐的整體操控能力。
近年來,寶鋼股份將智慧制造作為五大核心能力之一持續推進,該中心的啟用是繼三高爐爐前作業自動化項目、焦爐電車無人化項目、原料場堆取料機遠程化項目投入使用后,寶鋼股份在煉鐵智慧制造領域創新的又一成功實踐。下階段,寶鋼股份還將以高爐生產智能化為核心,以數值模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主要技術,以高爐理論計算和生產狀態判斷經驗為評價標準,以專家系統為實施途徑,建設數字化高爐,引領生產技術新革命。
伊萊特將連續多次打破全球最大環鍛件紀錄
2018年4月18日,全球最大輾環機在濟南市章丘區伊萊特股份順利完成首次熱件調試。本次調試歷時兩天,試制的兩個目標外徑6米、單重35噸寬邊件均一次性順利成型,環體表面光潔、平整,各項目標數據精準達標。
接下來1個月,該設備將繼續進行目標外徑10米、12米、16米的階梯性試制,以及最大高度3米的厚壁筒體件試制。
本次調試的超級輾環機由伊萊特股份引進,可軋制直徑16米,高度3米,單重200噸內各類大型盤、環、筒類鍛件,其徑向軋制力2500噸,軸向軋制力1250噸,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徑-軸向軋環軋筒設備。
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落戶
2018年4月17日,從山東西王集團獲悉,經全國鋼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全國首個"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工作站"在西王集團揭牌成立,標志著西王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西王特鋼通過工作站承擔起了特殊鋼國家標準研發和制修訂工作的重任。
中國一重承制的首臺(套)核電蒸汽發生器完勝收官
2018年4月23日,由中國一重承制的紅沿河5號機組首臺(套)百萬千瓦級核電蒸汽發生器在核電石化公司完勝收官并發運。首臺(套)核電蒸汽發生器的完勝收官,不僅開創了中國一重自主研制核電蒸汽發生器的先河,而且進一步拓展了中國一重承制核島主設備等領域,對于中國一重實現核電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增強市場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無人造船時代來臨!首條自動化生產線試運行
中船重工武船集團消息,4月19日,我國首條船舶工業智能無人生產線在武船集團開始試運行。這條生產線可年產3萬根被稱為"船舶血管"的特種管件,未來還將逐步升級到造船領域的更多環節和領域。
中國工人再次打破世界環鍛記錄!
4月28日,山東伊萊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刷新全球環形鍛件制造記錄,一個直徑12.2米重達40多噸的整體鍛環從其16米軋環軋筒設備上順利下線,成為迄今全球最大的整體軋制環形鍛件。
此前全球最大的環形鍛件直徑為10米,紀錄由中國西南鋁和西班牙巴斯克鍛造共同保持。據悉,未來一個月,伊萊特股份還將繼續進行更大直徑鍛環的試制,最終將完成外徑15-16米環類,高度3米厚壁筒體等一系列大型鍛件的生產。這將有力提升我國大型環筒類鍛件在全球鍛造行業的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