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 TALEVSKI先生曾于1999年參加國際鍛造會議時來過中國,這次中國之行是他1999年之后十多年來第一次來華。在會談中,李會長首先向TALEVSKI先生介紹了幾年來中國鍛造行業的發展情況,隨后,TALEVSKI先生也介紹了澳大利亞鍛造行業的現狀。 據介紹,澳大利亞的鍛造行業基本上呈現出“夕陽工業”的跡象,特別是產品與汽車行業密切相關的企業。最近兩年,有多家鍛造企業關門歇業。一些企業紛紛轉移陣地,到泰國等國家開設工廠。由于澳大利亞人工成本非常高,除了一些高檔次鍛件在國內生產以外,大部分鍛件都來自進口。據TALEVSKI先生介紹,隨著一家鍛造企業CMI的關門,澳大利亞已沒有航空鍛件生產企業。同時,TALEVSKI先生還透露了一條信息:很多關門的澳大利亞鍛造企業的生產線被印度企業買走,其中就有巴勒特公司。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汽車絕對量少,而生產汽車中低檔鍛件的企業污染高、噪音大,人力成本高,因此,生產中低檔鍛件的企業虧損較大。近來,越來越來的此類企業轉移陣地,到人力成本低的國家或地區開設工廠。 一葉知秋。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結束,中國中低檔鍛件的人力成本也會逐漸增高,而且“犧牲環境換發展”的戰略會一去不復返。中國中低檔鍛件企業路在何方,值得業內每一個人去思考。